UI培训
400-996-5531
被动式成长:如何利用别人的对话,让自己成长
当你意识到聆听高质量谈话背后的原理和力量后,你会发现:生活中那些零散的时间,都可以让自己被动成长起来。
前几天,和一个上初中的小女孩儿闲聊。
聊到美国过去两年大热的百老汇音乐剧《汉密尔顿》时,她丰富的知识面惊到了我。她不但对这部剧中的hip-hop风格音乐点评的头头是道,对美国国父们毁誉参半的生平也信手拈来。
她甚至还引古证今的来评论了一下特朗普的政策。“国父汉密尔顿是通过笔耕不辍的写《联邦党人文集》来让13个殖民地凝结成为一个国家的;现在我们的新总统是通过在Twitter上写语句不通的东西来让一个国家分裂的。你说奇怪不奇怪。”她说。
我问:“你在学校历史课上讨论过这些?”
“不是。”她说,“我哥哥喜欢历史政治,经常和我爸妈和他的朋友讨论。我听得多了,也就产生了些兴趣。”
人们通常会把这种情况笼统的称为是“耳濡目染”或“潜移默化”,如果父母家学深厚,或身边正好有这样善于思考的人,那运气不错,正好能获益。
但我更愿意说,这是聆听高质量谈话所带来的成长。在互联网时代,每个人都可以去寻求这样的资源,并且成为受益者。
我是这类对话的受益者。作为记者,我的工作是不断听别人谈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。起初,我发现这是最快的让外行能窥见某个行业门道的方法;慢慢的,我发现当采访某些人时,我有时会有“我怎么没这么想过”的感觉。当从事记者十年再回头看时,这些采访对象就像是我的导师,带我去分析一个行业,辅导我去思考问题。他们甚至影响了我人生态度,例如,当我面临人生抉择时,我选择了更多创业者和投资人会选择的 “跳出舒适区”。
我此前从未仔细想过这样的益处是否是可复制。这类例子看起来更像是好运气,那个初中生有个好哥哥,而我则恰恰当了记者,我们能从中学到点什么像是一种机缘巧合。
但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报道。这篇报道说即使是还不会说话的小婴儿,也能从父母高质量的对话中获益:那些谈话更多,用到词汇更多家庭的婴儿,长大后的智商也越高,在学校表现也越好。
这击中了我。这意味着,从我们还是婴儿开始,我们聆听的每一段谈话都在塑造着我们的大脑。
之后在看诺贝尔心理学奖得主丹尼尔·卡尼曼的《思考快与慢》时,类似的判断又浮现了出来。
如果丢开详细的论证过程,挑几个观点来简化说一下,那就是:
人的大脑通常会用最省力的方式来运作,就像自动驾驶,而你之前接触到的事件信息会成为你大脑自动驾驶机制的一部分,进而影响到你此后的判断和决策;
如果你没有某个经验和知识,那你很难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,这会成为你的局限;
如果要大脑进行更理性的分析,你需要用一些技巧,关掉自动驾驶,运用高质量的信息,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。
回到“聆听对话”这件事上,首先你听到的信息会不知不觉成为大脑自动驾驶机制的一部分。
这也是为什么斯坦福大学卡罗尔·德韦克说的,连夸奖这样简单的对话都要慎重:如果老师和家长一味夸奖小孩成绩好是因为聪明,他/她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天赋,是无法改变的,当成绩下滑时会感对自己无能为力。
而且,即使无意识的聆听也带来好处。这意味在未来的某个时机,你大脑里留下的印象可能会让你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。
除此之外,聆听高质量对话时,是强迫自己的大脑进入了和说话者一样的思考过程,你能接触到他的思考过程以及论证过程。如果对话中有相左的观点、提问和辩论,那更是在推动聆听者也关掉自动驾驶。
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 Zero Project 中,研究者说高质量的展开对话——不是写作,不是阅读,也不是做题——是最好的了解学生思考并且教会他们思考的方式。因为在对话中,说话的人不仅仅在表达结论,而是表述出建构思考和解释思考的过程,而聆听者也能听到这个过程,并且在推动这个过程。
(注:Zero Project 为1967年美国哲学家纳尔逊·古德曼发起,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立项的一门文化艺术素质教育课程,中文译名是零点计划。)
事实上,当我在看 Zero Project 的成果所集结成的书《让思考看得见》时,我发现其中提到的那些为了观察学生的思考而问的问题,和记者经常提的问题非常类似。
例如:
要问开放性的问题,而不要问那些用是或不是就能回答的问题;
要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,以及为什么会这样;
要善于接着追问,例如问 “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,“是否可以举个例子”;
等等。
当我意识到聆听高质量谈话背后的原理和力量后,我发现生活中那些零散的时间都可以让自己被动成长起来。
例如我开始在开车时会打开 Podcast,听硅谷著名风险投资机构 A16Z 的音频谈话节目,或以犀利见长的 Recode 创始人 Kara Swisher的音频访谈。
(注:Recode,美国知名科技媒体)
日常闲聊,我也会开始有意识地去和对方谈想法与思考,而不仅仅是事件和感受。
而这也几乎是所有方法中,让自己得到成长的最容易的方法。尽管我一直保持看书的习惯,但看书毕竟需要占用我的双手和双眼,使得只有特定的时间才能阅读;而聆听却只要用耳朵,我可以开车时听,做家务时听,甚至刷牙时听一会儿。
事实上我觉得这个道理我明白的太晚了。我发现身边的聪明人几乎都在这样利用自己的时间:即使再忙,也会用Podcast和Audible来听高质量的谈话和书籍;保持和勤于思考人的交流,彼此给予启发。
(注:Podcast为苹果系统自带播客软件;Audible是一种收听有声书的软件。)
如果考虑到著名的一万小时原理 (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,需要一万小时),或者李笑来经常说的“复利的力量”(持续点滴的积累可以让总值有指数级增长),那平日里所聆听的内容,会让个体的成长在不知不觉中拉开差距。
所以剩下的也许只是一个选择题:你在跑步机上,或在开车时,究竟是听八卦搞笑呢,还是听一点高质量的思考和见解?
填写下面表单即可预约申请免费试听! 怕学不会?助教全程陪读,随时解惑!担心就业?一地学习,可全国推荐就业!
Copyright © 京ICP备08000853号-5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508号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T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